机械-我国药品包装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3)
(3)、进1步强调药品包装的有益于安全用药功能 医药品是用来治病救人的,因此包装设计首先应当考虑如何帮助使用者准确了解药品特性,方便使用。很多医务人员常常反应由于医疗产品的包装不规范,取放、蕴藏不科学,使用不方便,标识混乱,其直接结果是导致误用、误服。最多见的是忽视规定标识、文字。如1些外用洗剂遗漏标识“外”,常常产生被人误服的事故。曾有1合资企业的新上市的心血管类药物竟将包装上的剂量单位“毫克”遗漏,而通常省略单位的情况1般被认为是“克”,相差千倍,极易造成危险。更多的是忘记标注“1次性使用,用后烧毁”、“请避免儿童误服”等关键性标识或字样。究其缘由是由于包装设计与药品制造商没有达成良好的沟通,药品包装绝不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因此药品包装除严格掌控包装材料的选用,艺术化的创意构思以外,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考虑如何从包装上科学、准确的转达信息。1.药品包装信息 角度讲,包装是1种信息载体,能使消费者取得信息资源,这在医药品包装中显得特别重要。如药物外包装注明的内容应包括商品名通用名、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用量、忌讳、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分装药品必须有分装单位和分装批号;进口药品必须有进口药品批准文号;包装内必须附有说明书。曾有实验证明,图形符号对人的视觉刺激和记忆时间都远大于文字。故在现代信息纷杂的时期,快速确的转达信息即可借助符号来完成。这在医疗界也很故意义。例如, 急诊病人在急救时,标识色彩可以准确及时的帮助查找药品,而图形则可以帮助非专业人员按图索骥地使用1些药品和器械。医学本身是1门知识结构庞大的学科。在医院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医务人员面临着大量的信息资料:病历、化验单、检查报告单、处方、各种记录单等等。如果再加上医药品的说明书、各种宣扬资料,一定增加了视觉疲劳。图形情报的效率是文字所不能比拟的。如果将抽象的文字设计成标识或图解说明,势必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视觉设计在未来将越来越重要。医药企业均为有着严格科学管理和经营体系的企业,1般都有企业辨认系统(VIS),在标志、色彩、文字上严格遵从统1标准,并要求分类。如果能将药物详细划分,并且将不同种别设计成不同的色彩和标符,一定会方便取放,避免误用。国内外的1些药品生产企业1方面为了宣扬产 品,另外1方面为了便于医师辨认和记忆,已开始将药物商品名设计了标识 。2.药品包装文字说明的作用文字作为交换的工具,是我们人类所独有的。虽然在反应状态和状态及全部构成时,不及图形情报的效应,但复杂、深奥的抽象概念仍须通过文字方能解释清楚。因此,在对处方药物设计包装时,标志、说明均应以文字设计为主。多在字体、字型、字号、排版上下工夫,注意视觉流程。现在的许多药物包装罗列了大量无用的信息。曾有1种药物在包装正面部分列出了汉字、拉丁文、英文的通用名、厂家名称等,并用了不同的字体,再加上商标、厂家标志和各种规定文字、标识,版面混乱不堪。文字主要针对消费者而定,版面应清,阅读方便是终究的目标。在这里还应提到外文和民族文字的设计编排。要注意如果市场主要是汉字语种为主时,大量的外文说明反而会干扰阅 读。如果市场是既面向国内又面向国外消费者的,也要尽量避免中文和外文混排,才能使阅读视野流畅。在实行药品分类管理后,由于非处方药品是非专业人员自行购买使用,因此说明应更加详实准确,必要时要附有说明图 。 3.包装设计侧重于消费对象包装的消费对象是人,必须根据对象来为包装设计定位。设计因使用者年龄、性别、文化状态、国籍、民族、风俗习惯、是否是残疾等情况的不同而有辨别。除此以外药物的使用者还可以分两大人群:专业与非专业人员。我国现已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规定了医师、药师、护士等人员才能使用或在其监督指导下使用的为处方药物(PrescriptionDrug),这类包装应适专业需要,侧重于工作中使用的便利。正在讨论中的国家药品管理法修改草案提到将制止处方药品作广告,不久前国家已公布了第1批制止在大众媒介发布广告的处方药物。但这其实不意味着处方药的包装设计就可以够 忽视了,恰恰相反,处方药物因其使用频繁,疗效迅速,毒副作用大,专业性强,故其包装设计更具挑战性。而另外1类为非处方药物(legend),也称OTC(OverThe Counter),意为柜台可买的药物,使用者为病人及其家属。这类药物特点是由使用者自己选择,从售货机或商店直接购买并按标签和说明书使用的药物。因此,这类药可侧重艺术性,从包装上吸引顾客,参与货架竞争。但仍应把使用方便放在首位,特别强调说明表达的浅显易懂,特殊标识应摆放在醒目位置并用粗体标注警示语:“请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传统的中国医术是通过开方煎煮成药来治病,最近几年得到大力推行,以西方技术引证中国医学的理论,多种治病良方绝不逊色于西药的成效。但论到普及流通性多少年违章建筑不能拆,便远不及西方成药般可随时买到和随身携带的方便。如我国在艳伏输液剂的药品以玻璃瓶为主,但玻璃瓶在运输途中易碎及重复使用易造成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国际上1些发达国家已弃之不用,日本已全部用塑料包装替换。(4)、适度优化药品包装的商业效应功能 从现代营销提出的整合传播观念来看,药品包装已不只是产品策略中的问题,它已成为促销中1种不可替换的媒体。企业需要通过包装这1载体来转达产品的信息,也需要通过包装来和消费者完成最后1步的沟通。 为此我国中药界积极研制全新的制药方法,把各处方的草药精练成药丸或药液包装,方便批发和零售,务求为中成药打开普及的局面。1些历史悠久的老药行虽然已站稳了固定的市场,但由于包装素质参差古旧,均未能进1步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反观1些能破旧立新的老字号,乘西方和新1代青年人对中药进1步接受和肯定时,在包装上费尽心思,做到内外兼备,更换新款包装,拓展市场新层 面 。 1.互动式个性化营销逐渐成为主流模式,个性化消费对药品包装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产品的包装也有“同形化”的现象。消费者所关注的药品包装不是图画、也不是花俏,而是看包装是否是体现对人的感情的尊重,是否是具有亲和力,是否是在设计中体现目标群体的品味和生活方式。那些赏心悦目且又有较高品味的包装,自然倍受青睐。从这个角度看,药品包装实际上承担了心理治疗的责任,它要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到达药未到病先去3分的功效。在这方面,许多商家在包装上突出个性化,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病人有着复杂的心理变化,悲观、忧郁、羞涩、烦躁是常有的现象。因此商品房和自建房赔偿一样吗,药物包装的色彩设计应牢牢围绕病人状态而定:危重病人如癌症、尿毒症、肝硬化晚期患者常常心情压抑,情绪低落,药物外包装宜采取明度、彩度高的暖色调为主,以到达轻松温馨的效果。对降血压的药物则不宜选用高彩度的红色,由于红色在视觉心理上的作用结果是常常导致体内释放肾上腺素,造成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2.通过药品包装表现企业形象,完成更深远意义上的沟通。 事实上,企业间的竞争观念已转变到企业的整体形象的竞争,企业形象能够通过包装设计的方式表达出来,作为1种独特的辨认符号,包装完全可以做到这1点。药品包装、特别是非处方药品(OTC)过去的包装,明显显现这方面的不足。在药品逐渐柜台化的今天,很多OTC药品陈腐的包装已成为与消费者沟通的障碍。在1个透明的塑料袋印上该企业的品牌标志,这就是1种法国香水全部的外包装。这类包装向消费者传递了“ 货真价实”的内涵,这类品牌内涵也带动了同类品牌产品的销售。药品包装没必要照搬这类做法,但是引入这类观念是很有必要的。其实,通过包装设计表达企业形象,不但有益于企业形象的传播,也减轻了企业在广告宣扬中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加强了消费者对企业及其品牌的认同,从而实现了长远意义上的深层沟通。 3.药品包装要实现更大范围的沟通,具有全球辨认的能力,其民族风格绝不可忽视。 随国际贸易1体化进程的加快,它要求包装设计要尽可能到达国际水平,具有全球辨认的能力。但是,包装设计不能为了全球化而全球化,任何包装设计都有其不可割裂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包装的民族特点,使商品在柜台上更富有冲击力。对包装如何体现民族风格的问题,理论界和实践者都有不同的看法,但只要明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与消费者更好地沟通,在包装设计进程中就不会失去方向。(信息来源: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 胡天佑)(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