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重力静脉输液减少液体损耗和残留的操作技巧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1项重要措施,在开放式静脉输液中因担心空气进入静脉,终止输液过早而造成药液浪费。最近几年来,为了杜绝输液瓶回收重复利用造成医源性交叉感染,重力密闭静脉输液在临床普遍利用,但因液体袋为软包装危房改造可以不拆迁吗,护理人员操作不习惯常常造成输液袋漏液或输液结束时输液器内液体残留现象,从而造成药液大量浪费。1 操作技能1. 1 加药技能 常规准备好液体袋,检查无沉淀、混浊、变色、漏液、过期现象后,把输液袋平放在操作台上,消毒注射颈部,注射器针头从中心部位平行刺入,即可抽吸液体或加入药物,避免扎穿或斜形刺入,以免刺破输液袋,造成浪费。尽可能使用12号以下的针头,尽量使用1 根针头只做1 次穿刺,避免留下多个穿刺孔。1. 2 避免输液袋漏液的技能 当输液器针头与液体连接时尽可能从加药的针眼进针,避免多余针孔处漏液老房子没有证被强拆怎么办。插入针头时要插得深而紧,造成机械性挤压,减少漏液产生1 。万1不慎造成漏液,可把输液器针头根部消毒后再次刺入注射颈部内少许,即可制止漏液。1. 3 减少排气时药液消耗的技能 重力输液为软体包装,更容易1次性排气成功,右手把输液器针头刺入输液袋注射颈中心部位后,左手边挂袋边稍施加压力,使液体快速达茂菲氏滴管至2/ 3 ,反转排气成功后关上螺旋夹,其排出量仅为1 滴~3 滴。此法排气快消耗少,节省时间。2 减少输液器内液体残留量的临床探讨2. 1 临床资料 视察对象为内分泌病区98 例糖尿病住院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9 例,年龄8 岁~85 岁,男22 例,女27 例;实验组49 例,年龄5 岁~89 岁,男30 例,女19例。2. 2 材料 两组统1利用常州市康华医疗器材厂生产的输液袋所制造的250 mL 装的生理盐水和山东省威海市医用高分子有限公司生产的洁瑞牌1次性使用重力输液器,全长155 cm(不包括头皮针的长度) ,容积16. 6 mL 。2. 3 方法 对照组当输液袋内无液体时即终止输液;实验组当输液袋内无液体时抬高输液架,使输液器与穿刺部位皮肤呈80度~85 度角,当液面不再下行时用笔在输液器管道上做记号,此面为“A”,再打开茂菲氏滴管,使液面继续下行1段,直到液面再1次停止下行而恰好无回血时终止输液,再用笔做记号,此面为“B”。记录从液面A 到液面B 之间所需的时间及AB 之间的距离,分别丈量输液器内残留液体的长度,并分别用20 mL和5 mL 注射器丈量残留液体量。2. 4 结果 对照组输液器内残液长度达150 cm ±5 cm ,残留量1 4 . 4mL ±0 . 8mL 。实验组输液器内残留液体长达2 4 . 4cm ±2. 8 cm ,残余液体量为1. 8 mL ±0. 5 mL 。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 P < 0. 001) 。实验组两次液面停止下行的距离为50cm ±2. 5 cm ,从液面A 到液面B 所需的时间为60 s ±20 s。3 讨论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了药物的残留量,特别合适于静脉输入贵重药物或剂量要求10分精确的药物,使药物的消耗和残留量到达最低限度,利于疾病的治疗。实验组终止输液时,输液器内液面高度为24. 4 cm ±2. 8 cm ,此值所产生的静水压恰恰近似于正常人的小静脉血压2. 0 kPa~2. 7 kPa2 。故此时终止输液既无回血,也不会造成血源性污染,又把残留量降到最低限度,且无1例产生空气进入静脉血管的意外,由于静脉压高于大气压。另外,从液面A 到液面B 所需的时间为60 s ±20 s ,液面B 距穿刺部位25 cm 左右,即液面B 与静脉血管之间有1液性“隔离带”,不会造成污染。有人认为此法背背无菌原则,但是拔针时液面还有1定高度,1 min 后即拔针,应当说是不会造成污染的,这与输液进程中发现液面太高时采取此种方法或茂菲氏滴管长段空气的下排法3 (即分离头皮针,使针头暴漏,在排气和再接头皮针进程中易污染) 的缺点是有很大差别的。固然,从严谨的角度讲,如果不是特别需要从液面A 终止输液也是可取的。4 体会临床护理工作者应熟练掌握重力静脉输液的操作技能,避免药液消耗。终止输液可在抬高输液架使输液器与穿刺部位成80 度~85 度角,液面下行至距穿刺部位约78 cm ,即约为输液器全长的1半时再打开茂菲氏滴管,液面继续下行到高度为25cm 时拔针最合适,药液消耗为2 mL 左右。静脉输液是病人主要给药途径之1,特别是贵重药品或剂量要求10分准确的诊断性治疗,如果不注意减少药液消耗,既造成药液浪费和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也影响治疗或诊断效果 。作者/张 梅,越丽霞